审计的定义和理解(审计的概念和保证程度)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4 08:34:34    

审计产生的原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一、审计的概念: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
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供意见,增强预期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公众、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信赖的程度

概念解析:

1、是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而不是错报的合理保证,小范围的错报是可以被容许的。

2、错报的原因:

(1)因为简单的计算错误或者是尾数的四舍五入造成的。【容易审计】

(2)人为主观故意的,精心设计的。【不容易审计】

3、合理保证不是绝对保证,不等于100%正确

4、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只是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5、用户:管理层+除管理层之外

6、基础:独立性和专业性

7、审计报告(不包括后附的财务报表)

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

1、鉴证业务 (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

需要审阅的案例:

小企业年度报表审阅

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表审阅

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属于其他鉴证业务 (针对未来的业务类型)

2、相关服务(代编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税务咨询和管理咨询

注意: 相关服务不涉及任何保证程度

代编财务信息:注册会计师运用会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代客户编制完整的或部分的

财务报表,或代为收集、分类和汇总其他财务信息。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注册会计师与特定主体商定的具有审计性质的程序,并就

执行的商定程序及其结果出具报告。

相关案例:对公司的实际利润数与预测理论数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比对并发表专业意见。

税收咨询和管理咨询:注册会计师运用税收法律知识和实务技能,为个人或组织的税务专

业需求提供咨询意见。

注册会计师运用管理知识和经验,帮助企业寻找运营和管理问题并

提出改善方案。

口诀:审计审阅和其他,询询与财商(税务咨询和管理咨询,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的区别:

区别

政府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执行主体

政府审计机关

(审计署和地方审计厅局)

注册会计师

行为性质

行政行为

市场行为、有偿服务

执业标准

《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审计对象和目标

政府、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确定其是否真实、合法和具有效益

企业财务报表: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是否公允编制

经费和收入来源

财政预算且由政府保证

和审计客户协商

取证权限

具备更大的强制力,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反馈和提供材料

不具备行政强制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及相关单位配合和协助

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

做出审计决定,提出处理和处罚意见

提请企业调整或披露,如企业拒绝,酌情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审计和内部审计:

(1)联系: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业务时可以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区别:

区别

内部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

审计独立性

受到一定限制,独立性只是相对于本单位的其他职能部门而言的

较强的独立性

审计方式

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安排进行

接受委托进行

审计程序

根据所执行业务的目的和需要选择并实施

严格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进行

审计职责

只对本单位负责

不仅对被审计单位负责,而且对社会负责

审计质量的影响

审计质量基本与外界无直接关系

审计质量对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相应决策有直接影响

审计作用

只作为本单位改善工作的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对外保密

对外公开并起鉴证作用

四、职业责任、期望差距和信息差距

公众期望:发现所有重大错报

职业界:发现重大非故意错报

两者的差距便是期望差距

职业责任:注册会计师作为一个职业应尽的义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期望。

信息差距:短式标准审计报告存在着信息含量低、相关性差等缺陷,而现行审计报告,特别是引进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提高了审计报告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缩小了信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