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大街的历史(广州沙面,见证历史变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17:31:49    


广州沙面


沙面,是广东省广州市西南部一个小岛,因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有大小街巷八条,积0.3平方公里,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即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这里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此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也在此成立。

沙面建筑群1990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沙面处处流露着欧式建筑的典雅之风。单纯从建筑的角度上看,沙面建筑群是当时的英法侵略者留给中国的一份建筑典范,对了解欧式建筑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些建筑背后却有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侵略者凭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恢复商馆洋行”为借口,强迫两广总督租借沙面,雇工修护河堤填土筑基,形成沙面岛。英、法两国在岛内分设领事馆、办事处等,以方便对我国经济和政治上的入侵。

今天的沙面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是广州的一张名片。

岛上150多座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细数着每一栋建筑中暗藏的昔日繁华,而今那依旧鲜艳的色彩却无法掩饰曾经的沧桑。

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个转角都有它的风景,值得你去挖掘,去品味,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