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罪如何定义
欺诈罪,通常被称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客观要件:
表现为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
主体要件:
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要件:
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 官迷心窍、利令智昏!张效廉被开除党籍
-
点击:0 | 2025-04-24 00:03:00
-
- 贵州省黔西南州政协原副主席梁龙甫一审被判十年六个月
-
点击:0 | 2025-04-23 22:15:00
-
- 甘肃省政府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开除公职
-
点击:0 | 2025-04-23 17:13:00
-
- 结婚1年半离婚35万彩礼账单判还6万,见面礼、改口费、礼金都是共同财产吗?
-
点击:0 | 2025-04-22 15:20:00
-
- 对“隔空”猥亵后又勒索财物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点击:0 | 2025-04-11 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