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青岛4人送出“生命火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0 08:52:00    

8月以来,在青岛,一例例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暖心故事接连上演。青岛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吕榕桢、马承茂、王钰、王鑫义无反顾地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分别成为青岛市第252例、第253例、第254例和第25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一位位平凡的青岛人伸出手臂,用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了不可重来的生命。他们的义举,如同为这个盛夏带来了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风,也让青岛这座爱心之城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青岛市第25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鑫 (左二)完成捐献。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来自莱西市的吕榕桢是青岛清朗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说起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件事情,还要从他2009年读大学时的第一次献血,当他得知只需要留取几毫升血液,登记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如果配型成功,就有机会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时,吕榕桢毫不犹豫地留下了宝贵的血样。

“由于工作繁忙,后来虽然参加了5次无偿献血,但是这件事我早就忘了。没想到16年前看似普通的一个决定,在今天却完成了一次挽救生命的接力赛!” 吕榕桢说,今年6月,当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他初配成功消息时,16年前逐渐被模糊的记忆瞬间鲜活起来。吕榕桢赶紧回家跟家里人商量,并详细地解释了捐献采取外周静脉采血的方式,无损自身健康却能挽救重症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家里人听了他的解释后都非常支持。

热血男儿为爱坚守

今年41岁的马承茂是青岛能源华润燃气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会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已经超过5000毫升,获得了青岛市无偿献血荣誉卡。2013年,马承茂在参加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留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知道如果配型成功的话,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通知我的,所以这12年我从来没有更换过手机号。”完成捐献后,马承茂有感而发:“整个流程,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繁琐。从科学角度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们自身的健康没有影响。希望大家不要有顾虑,深思熟虑入库,义无反顾捐献!”

救人使命不可推卸

王钰是青岛新视界眼科医院急救科的一名骨干急救员,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坚守在生命救援的第一线,与时间赛跑,用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2020年6月,王钰在参加无偿献血的时候,留下了自己的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希望有一天能为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看着从自己血液中采集出的“生命的种子”由专业运输人员第一时间运送到患者所在的医院,王钰眼神中透出了温暖和欣慰。完成捐献后,王钰说:“采集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跟捐献血小板差不多,就是时间稍长点,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这是我多年的心愿。救人是我不可推卸的使命,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能给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配型成功激动不已

来自市北区的王鑫,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日常生活中热衷于公益事业,今年26岁的他已累计献血3600毫升。在去年4月参加无偿献血时,通过志愿者的讲解,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配型的难度和捐献的重要,当即留下血样,加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有的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仅仅一年多之后,今年7月就等来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他配型成功,这个“生命来电”让他激动不已,当即表示愿意捐献。随后,王鑫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符合捐献条件。

完成捐献后王鑫表示:“能够想象到那些患者正在经历的痛苦以及他们家庭所面临的困境,而如今,仅仅需要献一点点血便可以挽留一条生命以及挽救一个家庭,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虽然不能与患者相见,但血液会为他们带去希望,使得他们新生,这便足够了。”

随着青岛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了解、并愿意加入到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今年截止到目前,青岛市已经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40例,青岛速度彰显了城市的温暖和大爱。

青岛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留样入库活动常年举办,期盼更多心怀大爱、身体健康、年龄18—45周岁的爱心市民走到献血屋,填写入库表格,并留存8—10毫升血样,一旦检测合格,就能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将给更多患者和家庭带去新生的希望,共同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青岛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咨询电话:80790667。

来源|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程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