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低空经济迎来“关键落子”——首家无人机全链条企业落地开启新疆低空经济新航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2:12:00    

应用场景全面开花

“无人机+”正改变生产与生活

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到2025年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国家层面持续释放政策利好。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等地)积极响应,通过签订项目、设立专项基金、简化审批、建设保障体系等具体举措,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8月26日,在中科智航(新疆)科技有限公司,来宾参观展示的无人机。(记者唐红梅摄)

人才与技术是基石

新疆正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人才方面:中科智航的培训、新疆理工学院成立的“低空经济现代产业学院”,目标都是为本地培养专业飞手和产业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避免产业发展“空心化”。

技术方面:由两位院士领衔的“低成本毫米波低空气象雷达技术研究”项目,直指低空飞行安全这一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旨在突破瓶颈并降低成本。

8月26日,中科智航(新疆)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教练展示无人机性能。(记者唐红梅摄)

政策与产业共振

新疆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生产领域: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管网巡查已成为常态,大幅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

公共服务领域:园区智能巡护、应急救援、环保监测、智慧物流(如顺丰的布局)正在构建新的城市治理模式(如“空中罚单”)。

消费领域:低空旅游(直升机、滑翔伞)作为新消费增长点备受期待,目标是培育“百亿级产业”。

2月28日下午,无人机载运着医疗物资从自治区人民医院苏州路分院运送至总院,全程直线距离8公里,飞行时间仅10分钟。图为无人机载运着医疗物资正在缓缓下降,准备降落在停机坪上。(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记者唐红梅)未来,若您需要从乌鲁木齐发送一件紧急货品到昌吉,或许只需自行操控无人机,便能在最短20分钟内将货品送达目的地。

这一场景,正是乌鲁木齐首家无人机“一站式”服务企业——中科智航(新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智航)正在积极申请推进的项目。

8月26日,中科智航在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白鸟湖片区正式开业。该企业以“无人机+”为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培训、应用与服务在内的全链条一体化业务闭环,实现从技术创新、产品制造到市场推广、场景落地及售后保障的完整价值链贯通,为新疆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而这只是新疆发力低空经济的一个缩影。

当前,新疆凭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正积极推动“低空+”技术在巡查巡检、农业植保和低空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无人机项目 集中落地

走进中科智航办公区,各类无人机设备在展示区井然陈列。企业拥有2000平方米的教学与办公场地,配备多型号教具,获民航局CAAC运营合格证及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机构资质,具备120米以下空域飞行条件,可在15天内完成学员从理论、模拟到实飞的全阶段培训。

中科智航总经理万玉霞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企业培养的无人机驾驶员将超过百人。未来四个月,公司将联动自治区及兵团农业部门,为新疆培养更多植保无人机飞手,服务范围覆盖气象保障、电力巡检、管网巡查及农林植保等多个领域。

培训仅是“一站式”服务中的一环。在企业新落地的产业园内,无人机生产车间正在加紧装修,预计明年即可实现本地化生产。万玉霞介绍,企业将朝集团化、集群化方向发展,未来飞手可同时操控数百架无人机执行植保与飞防任务,并计划在三年内拓展中亚市场。

发展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战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强调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

对乌鲁木齐而言,低空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增长新引擎的重要机遇。

本月初,丝路翼谷·中亚低空经济与农业科技融合科创园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正式开工,成为全市首个低空制造生产项目。该项目将建设无人机生产基地、适航认证培训中心、低空保障基地、全球低空经济博览中心及相关配套设备。

投资方四川一电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国内销售副总经理张四化介绍,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聚焦低空产业生产制造与核心服务,二期则侧重博览展示与场景拓展,包括低空经济博览中心、测试基地、科技实验室等。

昌吉回族自治州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今年初,低空经济项目被纳入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春第一签”,并明确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优化审批流程,强化政策支持。目前,昌吉国家高新区正构建“链主引领、集群共进”的产业生态,推动低空经济延伸至“航空+体育”“航空+科技”“航空+旅游”“航空+教育”等多元领域。

多方共推低空经济 政产学研

新疆凭借广袤的土地与得天独厚的资源,在低空经济发展中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今年5月,克拉玛依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中心、伊犁“一中心两站”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相继揭牌。新疆机场集团正加快构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为低空飞行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并为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科技创新是低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6月22日,“支持院士低空经济建设项目”立项签约仪式在经开区天山云·云计算产业基地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教授吾守尔·斯拉木领衔的科研团队,联合乌鲁木齐城投集团和自治区低空经济协会,共同启动“低成本毫米波低空气象雷达技术研究”项目。

该项目致力于突破低空飞行安全技术瓶颈,计划三年内实现毫米波雷达探测精度提升至厘米级、误报率低于0.5%,成本降低40%以上,为新疆低空规模化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同时,多方还在城投高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建全疆首个“低空(飞谷)经济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新疆低空经济迈入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新阶段。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6月25日,新疆理工学院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阿克苏成立低空经济现代产业学院,共同培养南疆地区低空经济紧缺人才,这也是西北地区首个该类学院。

新疆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丁建丽表示,学院将积极与头部企业及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围绕“低空+智慧农业”“低空+智慧文旅”“低空+智慧物流”等应用场景,助力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发展,为南疆地区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低空经济赋能 生产生活

低空经济,指以距地面1000米以内空域为运行范围,以各类有人/无人航空器为载体,深度融合载人、物流、测绘、巡检、农业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昌吉国家高新区智汇公园,无人机从“莲花”状基站中自主起飞,依托云圣智能“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每天至少飞行两次执行日常巡检。2023年,全疆首个无人机智能巡护智慧园区在此建成。

该系统整合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多类场景,建成“一屏统观、一厅统调”的应急指挥中心,形成了园区5分钟低空综合治理服务响应体系,并通过AI识别技术开出全疆首张“空中罚单”,有效解决了传统执法取证难题。

低空经济正成为培育新优势、提振新消费的重要发力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疆主要景区实现低空旅游飞行常态化,培育百亿级低空旅游产业。

随着新疆旅游热度攀升,滑翔伞、直升机体验等新业态迅速兴起。博斯腾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罗布人村寨等低空旅游项目框架已初步搭建。2024年,仅巴州就完成直升机、动力伞、三角翼等旅游飞行4620架次,接待游客8800人次。

新疆亚心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在乌鲁木齐亚心通用机场推出多款娱乐飞行体验,满足游客俯瞰天山风光的愿望。

低空应用还广泛用于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据巴州发展改革委统计,全州植保无人机已达2911架,作业面积1200万亩次;电力巡检无人机172架,2024年巡检3.48万公里。

顺丰也在积极布局无人机运输网络。在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上,新疆顺丰展出一架形似“魔鬼鱼”、具备100公里运输半径的无人机,可在复杂地形灵活起降,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在农林植保方面,无人机飞防已非常普遍,很多农民自己就是飞手。”新疆资深无人机教练韩先生表示。在阿勒泰、喀什、昌吉等地,无人机送快递、医疗物资及外卖等示范场景正陆续出现。

乌鲁木齐经开工业投资促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骏晨表示,公司将积极利用低空技术,在绿色数字包装产业园和食品医药产业园部署低空物流,并在城市管理、应急救援、安全保卫等多领域开展合作。

未来,新疆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拓展应用场景、加强服务保障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多说一句

低空经济这片新蓝海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疆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是各方力量协同发力、共促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政府层面积极引导,通过政策扶持和制度创新为产业铺路搭桥,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产学研各方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市场主体踊跃参与,推动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共同培育着低空经济的繁荣生态。

这种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共同破解技术难题,拓展应用边界,完善产业生态,使低空经济这片新蓝海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新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社会运行效率。

当无人机在天山南北翱翔,当低空交通网络逐渐形成,新疆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