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时隔80载的“时空对话”:史迪威公路上,友谊在山海间延续
9月4日,重庆史迪威博物馆门前,两辆汽车的引擎声响起,宁静的午后变得热闹起来。这并非一场普通的发车仪式,而是一场跨越八十年的“时空对话”,更是一段跨国友谊的延续。

纪念史迪威公路通车80周年活动在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举行。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史迪威公路通车80周年。这天,一场纪念活动,在史迪威将军后代与各界人士的见证下拉开帷幕。
人群中,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南希·米尔沃德、苏珊·科尔,外曾孙丹尼斯·考克斯等家族成员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身旁跟着家族第五代的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带着对这场特殊行程的好奇与庄重。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南希·米尔沃德。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罗盛杰 摄
“我们非常骄傲能持续参与史迪威家族与中国人民的友谊传承。”南希望着即将启程的车队,感慨地说。接下来,他们将从重庆出发前往云南,重走史迪威公路云南段,追寻先辈的足迹。
史迪威公路,又称中印公路,全长1079英里。80多年前,这条公路将中国与反法西斯阵营紧密相连,为战火中的中国大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胜利的希望。
回溯历史,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加紧入侵东南亚,逐渐占领缅甸大部分地区和云南西部,切断了中国当时最后一条国际运输通道——滇缅公路。为突破封锁,1942年初,史迪威在组织反攻缅甸作战的同时,指出打通中印交通线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并负责了中印公路的修建工作。
在史迪威的带领下,公路于1942年11月设计完成,12月10日开始施工。最终,公路以印度利多为起点,向南穿越缅甸密支那后分南北两线,北线经腾冲、保山,南线经八莫、畹町,两条线连接滇缅公路后抵达中国昆明。

“重走史迪威公路”活动正式发车。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史迪威公路不仅促进了盟军在中缅印战区对日作战的胜利,更是保障中国持久抗战的生命通道。”活动现场,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张勃介绍,据统计,共有超过2.5万辆卡车通过史迪威公路,运入了3.8万吨武器、火炮以及驼峰航线上不便运输的大型机械设备。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中印输油管道构成了中缅印战区立体综合交通系统的主框架,极大地提升了运输效率,保障了中国对日持久作战。
张勃进一步表示,这条公路不仅是一条连接中国、缅甸、印度的物理通道,更是一座象征中国、美国等盟国勇气与智慧、团结与友谊的丰碑。而史迪威公路以史迪威将军命名,不仅因为他亲自指挥了中缅印战区的战斗,更因为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史迪威将军的领导风格赢得了中国士兵的尊敬,也让美军官兵对他充满好感。”南希讲述起这段光荣的历史,难掩内心激动,“感谢你们为保护和弘扬史迪威将军的精神遗产所做的努力。”
此次纪念活动中,史迪威将军铜像揭幕仪式同步举行。当红色幕布缓缓落下,由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曾岳设计的铜像映入眼帘。史迪威将军肩上扛着枪,步伐稳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充分展示当年浴血奋战的英姿,让在场众人深切感受到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新落成的史迪威将军铜像揭幕。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 摄
南希轻轻走上前,指尖触碰铜像衣角的瞬间,眼眶泛红。“小时候听祖母讲曾祖父的故事,总觉得那段历史很遥远,可此刻看着这尊铜像,仿佛能感受到他当年的坚定与热忱。”南希说。
不远处,家族第五代的孩子们捧着花篮走到铜像前,小心翼翼地放下花,然后挺直身子鞠了一躬。恍惚间,像是两个时空的人,在此刻共享了同一份肃穆。
“我们非常高兴再次来到重庆,重庆人民的热情与活力令人惊叹,也让我们备受鼓舞。”南希表示,史迪威家族将继续传承史迪威将军与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把他的精神薪火相传,传递给下一代。
随后,“重走史迪威公路”活动正式发车。接下来的几天,史迪威后代一行将沿着公路北线腾冲段、南线畹町段前行,在腾冲国殇墓园献花,在松山抗战遗址缅怀先烈,用脚步丈量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史迪威公路上的故事,并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80年前,它是抗战的“生命线”;80年后,它是友谊的“传承线”,在山海之间,续写着跨越国界的温情篇章。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吴礼霜/文
-
- 特写|时隔80载的“时空对话”:史迪威公路上,友谊在山海间延续
-
点击:0 | 2025-09-05 07:27:00
-
- 李理于海宇会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赵东
-
点击:0 | 2025-09-05 01:14:00
-
- 活化在地文化是文旅融合的一大捷径
-
点击:0 | 2025-09-04 11:14:00
-
- 重磅纪录片|建设共同家园
-
点击:0 | 2025-08-31 15:34:00
-
- 从供应链到消费端构建绿色闭环
-
点击:0 | 2025-08-30 06: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