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美丽的额尔古纳河上,有一群犁浪的兵……(下)
界河上犁浪的兵
■郑茂琦

船艇编队在额尔古纳河上航行巡逻。 李双明 摄
掏完泵壳,陈华回到舱内。他的目光紧盯着前方。湍流泛起的浪花,在陈华看来算是一个好征兆,反而是那些平静的泛着鱼鳞纹的水面,预示着搁浅的危险。若遇到这样的水面,航海兵就要拿着长长的探深杆站在甲板上,一点一点地测量水深,调整航向。
那天,一路上还算顺利,只掏了两三次泵壳,稍稍影响了编队行进的速度。约莫黄昏时分,又有几艘船艇驶入河汊子,到达了各自的艇组码头。只剩下几艘巡逻艇,继续朝着上游编队航行。
陈华说,天黑前他们要赶到下一个艇组码头。经过一处狭窄水域时,头船按照经验,靠着相对安全的立岸一侧行驶,没有减速探深。忽然,咣当一声,头船一下子就搁浅了。
这时,发动机发出一阵轰隆隆的闷响,底部的泵舱吸进来的竟全是泥沙,打得叶轮“嗞嗞”响,整个船艇抖动得厉害,彻底失去了动力。编队指挥员下令,让陈华所在艇尝试拖船。
绑好拖船的缆绳,陈华猛推油门拉杆,河面上霎时掀起巨大的水花,缆绳迅速绷紧。但过了一阵子,两艘船在河里几乎纹丝未动。
这下只能挖沙筑坝蓄水了。艇员们纷纷拿着工具,撸起裤腿下到冰河里,一锹一锹把艇下的泥沙铲到沙袋里,然后用沙袋在船尾垒起一圈沙坝,通过蓄水增加水深。
水深增加了,战士们站在冰河里,有的把脊背紧贴着冰冷的船身用力推,有的则在前面像纤夫一样用力蹬腿弓背拉纤。
陈华告诉我,看着那一幕,他在心底流泪了。他一次次将油门推到底,搁浅的船艇终于开始挪动,直到脱困……
救援耽误了不少时间,眼瞅着太阳即将下山,更严重的问题摆在跟前,刚才脱困的船艇叶轮被打坏了,无法继续航行。
编队指挥员盯着陈华的眼睛问,其他船先走,夜里你能自己把船拖回去吗?
刚才心绪激荡的陈华,此时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太阳渐渐落山,河面逐渐被一层紧贴水面漫延开的浓浓夜色覆盖。陈华打开探照灯,灯光照在河面上,白亮亮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更不用说判断河道的深浅。
他心想,可不能再搁浅了,身后连救援船都没有。他操纵探照灯左右移动,不时照一下岸边,根据两岸的建筑物判断船艇的位置。17年了,他已经熟悉界河中每一处浅滩和岛屿的位置。
陈华从舱室里探出半截身子,一边观察,一边转舵。浓稠的夜色里,那条河像是无边无垠的。最终,他成功地将那条船拖到了艇组码头。
当探照灯打在岸上的界碑时,鲜红的国徽亮堂堂地映在陈华眼里。
他知道,到了!就像当年他参军来到北疆这片莽莽雪野时的感受一样,咱当兵的人啥时候怕过吃苦。
(本文选自2025年4月29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
编辑:王捷
主编:张诗梦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
-
- 在这条美丽的额尔古纳河上,有一群犁浪的兵……(下)
-
点击:0 | 2025-05-05 21:54:00
-
- 林海雪原的守望者
-
点击:0 | 2025-04-08 1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