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结构 稳定规模 拓展市场 乌兰察布市外贸进出口强势增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9:55:00    

近日,乌兰察布喜讯不断:一季度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6.5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外贸进出口额达9.3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7个百分点。

  乌兰察布市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持续优化结构、稳定规模、拓展市场,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外贸出口强势增长。

  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促消费举措,用足用好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出台《乌兰察布市2025年“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实施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线下和线上联动,扩消费和稳外贸结合,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

  4月19日,察右后旗繁荣社区热闹非凡,一场“我为群众办实事,家电‘以旧换新’进社区”活动正在进行。现场,工作人员有的发放宣传单,有的向群众讲解换购方法和价格,还有的为群众介绍电器功能。

  察右后旗工信局副局长姚伟博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组织企业进社区、进乡镇,并与旗委组织部对接,要求全旗驻村干部积极宣传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确保政策覆盖到村到户。”

  政策宣传到位,及时兑现补贴。乌兰察布市掀起了“以旧换新”的热潮。据统计,该市1—3月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核销资金共计6095万元,带动销售额3.7亿元。其中,提交汽车“以旧换新”(含置换)申请1818辆,带动汽车销售额17816万元;家装“以旧换新”共核销资金276.65万元,带动销售额1833.6万元;家电及3C数码产品“以旧换新”销售产品5.13万台,核销资金2689.88万元,带动销售额16983.89万元;电动自行车销售752辆,核销资金37.81万元,带动销售额151.21万元。

  在4月18日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察右后旗阿斯尔食品公司与乌拉圭国家肉类协会达成年进口牛肉200—300吨的初步合作意向,优化了肉类供应链。

  这只是乌兰察布市助企行动之一。该市商务局对全市16家外经贸头部企业开展“点对点”包联服务、助企纾困,帮助企业找订单、拓市场;推广海关“云签发”和“7×24小时”预约查检机制,开设农食产品查检“绿色通道”,提高产品出口效率;推动危险化学品出口“批次检验”改革试点在内蒙古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实施,使企业货物运输出港缩短7天时间;同时还积极开展政策培训、制定市本级外贸扶持政策,推进对外贸易新业态发展。

  目前,该市外贸亮点频现:特色农产品出口畅通,内蒙古蒙薯食品科技公司的64.8吨冷冻薯条发往泰国;四子王旗景欣农业公司生产的葵花籽、乌兰察布德海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南瓜子出口迪拜、阿塞拜疆、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中俄跨境物流通道效能全面提升,乌兰察布市通过“铁路+海运+铁路”多式联运模式,实现跨境运输无缝衔接,一季度进口燕麦、亚麻籽5656吨。

  乌兰察布市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工作要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研究制定了《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从6个方面24项重点任务上为今年全市工作提供指引。

  通过“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落地加工产业发展,有效解决“酒肉穿肠过”问题。蒙古国萤石进口贸易和落地加工取得突破,打通了“从蒙古国萤石矿到二连浩特初加工再到乌兰察布深加工”的全链条,保障了氟化工产业原料供应,减少了对美进口依赖。一季度进口萤石2.4万吨,月供萤石粉1200吨,支撑四子王旗华生矿业、翔振化工等企业稳定生产,为氟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稳定原料保障。

  同时,作为国家中欧班列节点城市,该市强化合作,力促中欧班列提质增效,一季度开行国际班列30列,同比增长7%;与巴彦淖尔市合作开行12列农副产品班列,与上合示范区合作开行4列“上合示范区+乌兰察布—俄罗斯”班列,实现了跨区域合作班列的常态化运营。

  下一步,乌兰察布市将持续“促内需、拓外贸、强产业”,依托中欧班列枢纽、二手车出口、落地加工产业发展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产业能级和增强综合竞争力,助力乌兰察布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编辑:张璐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