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启,多个作品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10:40:00    

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4月30日,2025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研究生作品展开展。本次展览主题为“逐光而行”,参展硕博士研究生532人,展出3000余件毕业生作品。

4月30日,2025中央美院毕业季研究生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展览分为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修复学院、书法学院、版画系、油画系、壁画系、设计学院、中国画学院、雕塑系、建筑学院等若干展区。

开放首日,毕业展就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展。早上9点半正式开馆前,通过预约来到中央美术馆的观众已经在校门口排起了长队。

互动装置作品《当牛》前排着长队。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美术馆一楼主要是城市设计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等展区。展示着许多交互体验作品。随着开馆后观众陆续进场,一楼的互动装置展示作品《当牛》前很快排起了长队。

观众在参观壁画系毕业生作品。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美术馆二楼则是油画系、壁画系等院系展区。许多毕业作品的创作者,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和观众交流他们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还有创作者设计了作品周边,向观众售卖或免费发放。

三楼的设计学院展区展示着作品《茶魂之树·腊茗》。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三楼的设计学院展区展示着作品《茶魂之树·腊茗》。作品以世界首个茶文化遗产地——景迈山古茶林为起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本地植物材料“傣纸”,并借助人工智能转译为可生长、可变形的图腾化视觉语言,最终聚合为一棵由AI生成的“茶魂之树”。

“这个作品聚焦西南少数民族生态非遗。通过田野调研,我了解到许多当地的民族文化。将布朗族‘万物有灵’的信仰体系与‘林下种植’的生态智慧融入作品中。”《茶魂之树·腊茗》的作者倪尔璐说道。

雕塑系展区展示作品《静地之上》。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览中还有不少作品选择与人工智能相结合。AI有的被用作呈现作品的手段,有的则作为作品表达的对象。同时,雕塑系在展览介绍中写道:“很高兴,呈现一台没被‘AI焦虑’所困扰的雕塑展,在此,雕塑依然是被‘做’出来的。身体、现场、情感、甚至是缺憾,是雕塑不可替代的专业硬核。”

“我也是学美术专业的,不久之后也需要设计毕业作品,今天就想提前来学习。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壁画,和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观众吴女士说道。

小朋友在体验设计学院毕业生的多媒体作品《异图装甲》。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琳介绍,这场展览充分体现了数智时代下的艺术创新,许多作品巧妙融合了数字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通过人机协作、多技术组合等方式,实现了艺术创作的突破。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件作品都鲜明地体现了创作者的个性思考和独特表达。同时,毕业生们以艺术为笔,描绘社会现实,传承文化精髓。

“央美毕业季不仅是一次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对艺术未来发展的深入对话,它让我们看到了年轻艺术家们在数智时代的创新精神、跨学科思维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王晓琳表示。

据悉,本次研究生展公众开放时间为4月30日至5月14日。本科生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画学院、书法学院、版画系、雕塑系等)时间为5月20日到6月3日;第二阶段(油画系、壁画系、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修复学院等)时间为6月8日到6月22日。

与毕业展同期开启的还有“2025中央美院毕业季央美创客市集”。5月6日晚将举办“中央美院毕业季之夜——太校园音乐节”。5月9日将举办“院长带看展”活动,这是央美为毕业生就业开展的“访企拓岗促就业”品牌活动,今年将邀请超100家用人单位走进央美,与毕业生面对面交流。

观众可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或官网进行线上预约购票。每日观展名额限量约满为止,毕业季期间美术馆周一正常开放。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