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以纳新生,青春风暴解锁文化破界密码|文博会特别报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9:14:00    

在深圳街头,总能捕捉到这样的文化切片:博物馆里,游客排队穿上铠甲体验“一日骑士”OOTD;深圳节日大道上,英歌舞与机器人方阵同台巡游,人们结伴漫步流动的文化盛会;南头古城里,年轻人会为一幅非遗剪影停留,也会为一杯网红咖啡排队……

平均年龄32.5岁的深圳,正用年轻力碰撞城市脉搏,为城市文化写下“青春命题”,成为多元文化爱好的“快乐老家”。这既是城市接纳新生代的文化表达,更是传统文化扎根年轻土壤、焕发全新生机的有力见证。

“赛博朋克”新主张

文化破壁“趣”体验

看完深圳市南山博物馆《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试穿骑士盔甲、参与一次骑士册封礼、必入一个“玫瑰与骑士”冰箱贴盲盒、去社交媒体写一篇打卡攻略……成为深圳年轻人的文化主张。

在深圳,博物馆不仅是文化宝库,也可以玩成“潮人聚集地”。

2024年,深圳实施了全市61家博物馆免预约入场和重点博物馆节假日延时开放。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广东省2024年度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年观众数量排名全省前十的博物馆中,深圳市南山博物馆以680.47万人次客流量位居全省第二、深圳博物馆以369万人次客流量位居全省第五。2024年,深圳还实施了全市61家博物馆免预约入场和重点博物馆节假日延时开放。

日均超1.8万人次打卡,南山博物馆已成为深圳文化“流量担当”。2024年南山博物馆展出专题展览包括《对望与凝视——东京富士美术馆珍藏西方人物画展》《太阳的子民——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万历那些年——万历文物主题特展》《传统之茧——欧亚大陆民族文化中的丝绸》等,将“顶流”展览免费搬到市民家门口,吸粉无数。今年3月以来,南山博物馆开设的深圳首个聚焦欧洲骑士文化的重量级特展《钢铁与荣耀——欧洲骑士盔甲与文化展》更是人气爆棚,参观人数持续攀升。

在南山博物馆一公里外,改造后的南头古城同样成为热门打卡地和爆款聚集地。截至2024年12月,南头古城在城市更新、社区营造、文化产业、夜间经济等领域累计获得45项奖项,2024年客流量超1300万人次,展现特色文化街区强劲的市场活力与吸引力。

南头古城2024年客流量超1300万人次,展现特色文化街区强劲的市场活力与吸引力。

“非遗得以传承、创新和发展,有合适的土壤很重要。如今的南头古城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聚集了各类创意文化工作室,是展示非遗文化的绝佳窗口,我当即决定在古城‘安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剪影”传承人刘期培说。在刘期培的非遗剪纸工作室隔壁,一家赛博朋克风格的咖啡店映入眼帘。古老与新生比邻而居,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在福田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深圳节日大道上演“四海一家大巡游”,现场32个方阵齐上阵。众擎机器人、顺丰机甲战队夺人眼球,潮汕的英歌舞、澳门中山的醉龙舞、广西壮族的打扁担、广西上林猴鼓藤拐舞、黑龙江各民族的民俗表演跨越山川湖海汇聚于此,共同打造了一场“破次元”的流动文化盛会。巡游吸引超15万人次市民有序参与观赏,全天街区累计人流量35万,充分展现了深圳文化的活力、多元与包容。

多元身份实验场

为斜杠青年“加点料”

5月1日—3日,深圳漫画节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多家国内头部漫画社和漫画平台携多款新品现场首发,多名人气漫画家举办签售会,全国数万粉丝共同奔赴这场为漫画爱好者精心打造的文化盛宴。

无论你有哪些时兴爱好,深圳都可以成为你的“快乐老家”,也能为斜杠青年的业余生活“加点料”。

在游戏领域,深圳占据全国乃至全球重要地位,形成“全国游戏看广东,广东游戏看深圳”的格局。2023年,腾讯的《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成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电竞比赛项目;2024年,沙特电竞世界杯入选的21款比赛项目中,中国企业研发的3款游戏里,深圳独占2款,分别是腾讯《王者荣耀》和创梦天地《卡拉彼丘》,充分展现出深圳游戏在全球市场的强大竞争力与广泛影响力。

2023年7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印发了《深圳市关于建设国际电竞之都的若干措施》,以吸引全球优质电竞产业资源集聚深圳,提出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电竞之都”。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坐拥8家顶级电竞俱乐部,覆盖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绝地求生、无畏契约、永劫无间、FCONLINE等电竞品类。值得一提的是,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的中国电竞“第一股”星竞威武集团就在龙岗区。

动漫行业在深圳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华强方特等企业影响力不断增强,“熊出没”等原创IP的知名度持续提升。网络视听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汇聚了懒人听书等龙头企业,推动多种新兴业态深度融合。

从产业数据来看,多媒体游戏、智能穿戴等16个新业态集群以5864亿元营收、12.2%增速成为“新质增长极”;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稳居400亿级;超4000家游戏企业贡献全国53%、全省68%行业营收。

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圳发挥腾讯等作为全球游戏龙头企业的优势地位,整合游戏产业资源,协同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将更多产业资源投放在深圳,加快推动大项目建设,加快聚集优质产业资源。

在产业布局上,深圳立足各区产业实际,突出重点特色,进一步优化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按照“一核、一廊、三中心”的产业布局思路,推动产业资源向南山、龙岗、宝安、福田、罗湖等重点区域聚集,完善南山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以及数字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游戏产业聚焦空间。同时,发挥前海自贸片区政策优势,深化粤港澳在动漫、影视等行业的合作。

“文化混搭”超能力

城市叙事速度与温度并存

在深圳,一杯咖啡已从“舶来品”成为了一种“社交媒介”“文化符号”。当前,深圳咖啡市场活力涌动,已有咖啡相关企业近万家,街头巷尾处处飘散着咖啡香。各类咖啡街区、各种特色咖啡店琳琅满目,成为年轻人社交、休闲,甚至聊工作、谈生意的热门场所。

“文化混搭”已成为深圳独特的城市气质。“卷”与“佛”——有些年轻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会当一段时间义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慰藉;有的则在国际化社区化身“文化翻译官”,架起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

4月5日下午,拥有3800万粉丝的iShowSpeed(“甲亢哥”)兑现承诺,来到深圳开启了一场近6小时的直播。短短数小时内,他打卡了欢乐海岸、万象天地、欢乐港湾、世界之窗、深圳湾公园等地,全程亮点不断,让全球网友直呼“不可思议”。

直播中,在《长津湖》中出演麦克阿瑟的演员JimFilbird与“甲亢哥”一起合喊“深圳就是速度,速度就是深圳”。JimFilbird还向“甲亢哥”介绍自己是一名在深圳居住了20年的美国人,还拿出了他拍摄的深圳老照片介绍“深圳速度”。

直播期间,不同国家的网友纷纷留下评论对深圳的创新表示惊叹:“基础设施、清洁和技术氛围是另一个水平了,真正对未来的一瞥”“就像是一座科技城”……

深圳的街头巷尾,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播者共同书写着“速度与温度并存”的城市叙事。文化新生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找到与年轻人对话的密码。在深圳这座“永远年轻的实验室”里,Z世代正在用斜杠对抗固化,用“佛系”平衡“内卷”,用混搭解构文化边界。

大运天地2024年7月开业,首月客流超400万人次。

当每个周末都有新的文化场景诞生,当每个年轻人都能成为文化体验的主人公,城市文化正在写字楼、咖啡馆和创意园区里悄然生长,为文化发展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一线实践

“一城好戏”接连上演

文化经济催生新图景

演唱会场馆档期全年排满,剧场一票难求,一场演出带火一个街区……从万人空巷的明星演唱会到沉浸式体验的小剧场话剧,看演出已然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的“新宠”。

当下,发力“演出经济”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深圳正凭借文体旅游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让文化与经济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火花。

演艺百花齐放

激活消费新引擎

4月26日至27日,“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唱响。文化消费当然不是年轻人的“特权”:78岁的铁杆“刀迷”戴着鸭舌帽在场外纵情高歌、中年大叔陪伴着九旬母亲在家门口“追星”……数万歌迷自四面八方奔向大运,不仅场内一座难求,场外同样爆满。

今年以来,深圳演出市场多点开花、百花齐放,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经济”持续升温,带动溢出效应显著,吸引了大量观众跨城来深圳看演出,带动了深圳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消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消费潮流。

从数据来看,深圳演出市场堪称星光熠熠。今年1—4月,深圳吸引了李健、林忆莲、毛不易、杨丞琳、单依纯、周华建、刀郎等超20名人气歌手举办演唱会,共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30场,同比增长20%,吸引了40.62万人次到场观演。

除了大型演唱会外,Livehouse、小剧场等演艺新空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沉浸式戏剧等创新形式不断出圈。演艺新空间作为演出经济的新赛道,通过支持传统剧场、主题公园、园区街区、文化文物单位等活化空间利用、丰富演出业态,发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新型演艺项目。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市通过售票方式开展营业性演出的脱口秀、沉浸式剧场、Livehouse等演艺新空间共计19家,演出场次544场,吸引观众44969人次,实现票房收入644万元。

这些演艺新空间以其独特的氛围和创新的形式,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演体验,也为年轻群体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感受艺术魅力的好去处。

演出市场的持续火爆,带旺周边经济持续升温。龙岗区依托大运中心周边生态资源,将大运中心的体育赛事、文娱活动与大运天地街区式商业消费场景、大运公园智慧文旅场景等融合。大运天地2024年7月开业首月客流超过400万人次,2024年月均营业额超1亿元。

在宝安区,滨海艺术中心2024年度已有12台共76场演出首度与深圳观众见面,吸引了超过7万人次走进剧场,带动超过5000万元演出票房。

在坪山区,全新亮相的古村落活化空间长守戏剧谷自2024年8月7日正式开放以来,已上演各类精品剧目8场,上座率100%,并通过开展龙马社15周年影像展、“红楼梦中人”87红楼人物油画展等活动,吸引观众超5万人次,拉动片区消费超2000万元,深受消费者欢迎。

这些成功实践表明,深圳正通过“演出+消费”模式,让文化消费切实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小屏”风暴来袭

预计产值将翻番

在线下演出经济火热发展的同时,深圳的微短剧行业也在悄然崛起,成为展现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2月20日,微短剧行业盛会“短剧开YAN—深圳湾·DataEye剧查查之夜”在深圳湾举办。这场微短剧行业盛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上下游企业机构与近200名行业代表,共同探讨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未来。

此次大会上,由5家深圳龙头企业发起的深圳微短剧产业联盟成立。未来,联盟将整合深圳优质微短剧资源,打通微短剧创作、生产、发行、出海全产业链,开展微短剧产业跨区域合作。

为给微短剧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深圳构建了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完成“1个工作专班+1个专项政策(《深圳市促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1个专家站(深圳微短剧专家站)+1个服务中心(深圳市微短剧服务中心)”的产业服务体系构建,为微短剧企业提供高效、便利、务实的产业基础服务,从政策支持、专业指导到服务保障,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

同时,以产业基地为载体,授牌5家深圳微短剧产业基地,在影视协拍、产业活动、平台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以国家级活动为支撑,以打造微短剧产业重要平台为目标,以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为重要抓手,开展系列微短剧政策发布、项目创投活动,举办多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主题活动,扩大微短剧产业“朋友圈”。

目前,深圳微短剧行业发展整体向好,重点企业增速明显,预计全年微短剧产业产值达60亿元,较去年翻番。

从线下演出市场的百花齐放到微短剧产业的强势兴起,深圳始终与年轻脉搏同频共振,持续释放创新活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以创新为灵感源泉,用文化作潮流底色,这座年轻城市不断解锁文体旅游消费新玩法,打造专属Z世代的文化消费新地标。深圳还将继续带着满满的青春创意与活力,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破圈、走心又有趣的文化体验。

撰文:刘倩希

摄影:朱洪波

【作者】 刘倩希;朱洪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