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湖南全面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这部行动计划发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3 19:1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匡春林)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生态环境厅今日发布《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阐述了新时期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部署四个优先领域,提出27项优先行动,广泛涵盖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执法监督、宣传教育、社会参与、调查监测评估、保护恢复、生物安全管理等内容,为各部门、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引。

到2030年,重要河湖水体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进一步改善

湖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多样的地质水文条件孕育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以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最为突出。全省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是多种重要农作物、畜禽、中药材等的原产地。

根据《行动计划》,2030年的目标是,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规、政策、制度、标准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重要生态空间得到有效管控,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受威胁趋势得到缓解。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长江湖南段、一湖四水等重要河湖水体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进一步改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左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达到85%以上。

到2035年,全面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全省森林、草原、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稳定在12%左右,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18万平方千米。重要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显著改善,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显著提升。

开展27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

《行动计划》指出,将围绕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加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能力四个优先领域,开展27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

其中,严格生态空间利用管控优先行动将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保护格局,加强武陵山、南岭、洞庭湖等三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保护监管,将保护优先区域与其他空间规划紧密衔接,加强长江干流(湖南段)、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以及武陵-雪峰山脉、南岭山系、罗霄-幕阜山脉生态保护修复。

加强生态系统恢复优先行动将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实施长江岸线湖南段生态修复区等6个重要生态修复区、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等22个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完善迁地保护体系优先行动将健全以省植物园为核心,市县植物园、树木园、植物专类园等为补充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植物集中迁地保护示范点。

持续深化生物多样性调查优先行动将持续开展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发布湖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