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的母亲们:有人崩溃大哭,有人选择“离开”,有人开始自救与求救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济南报道
崩溃大哭、抑郁甚至轻生……在各大医院的内分泌科诊室里,藏着一个“隐秘”的世界。一群鲜少被看见的人,正忍受着痛苦。
她们是更年期的母亲们。
“她们是每一个家庭里操劳半生的人,却正在经历一场不被看见的二次成长。”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内分泌主任郝宝珍感慨,从业20多年,见证了不知多少位“崩溃”母亲的更年期痛苦——几乎半数女性因失眠蜷缩在深夜中痛苦不堪,半数被潮热病打乱工作节奏,但她们中仅有极少数会主动推开诊室的门。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12亿女性正经历围绝经期,我国该群体已达2.1亿人。今天,我们将镜头对准那些在激素“退潮风暴”中“浮沉”的母亲。在人们歌颂母亲的伟大与慈爱背后,愿每一位母亲的疲惫与重生,都能被看见和听见。
“崩溃”的母亲们
55岁的胡芬跳楼了,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很震惊。在外人眼中,胡芬家庭美满。丈夫和儿子工作很体面,一家人总是和和气气,出门笑呵呵的。前几年,原本性格温和的胡芬突然开始性情大变,有时候歇斯底里,有时候抑郁到一个月不肯出门。
上海、广州、北京……丈夫和儿子带她四处求诊,一天深夜,胡芬悄悄从外地一座高楼上跳了下去。
胡芬离世后,丈夫和儿子多方打听得知,胡芬当时其实是更年期。
“如果她早些找对病症治疗,也许还能活下来。”郝宝珍感慨说,胡芬去世后,家人一度非常自责,觉得没有“看住她”,没有照顾好她。
在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内分泌科主任郝宝珍的诊室里,像胡芬一样承受痛苦的患者还有很多。
53岁的章燕荟是其中一个典型。她两眼无神,精神紧绷,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当诊室门关上的瞬间,这个在外永远保持体面的中年女人突然崩溃大哭,持续宣泄了整整二十分钟。
“她太委屈了,太累了。”郝宝珍叹气说,在她接诊的更年期女性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像章燕荟这样,情绪崩溃大哭,还有一部分出现自残倾向。
崩溃大哭,抑郁轻生,全身疼痛……一些母亲在进入更年期后好像变了个人,甚至在性格上表现出两极化,有人变得性情急躁,有人变得沉默寡言。
到底什么是“更年期”?郝宝珍介绍,简单来说,更年期只是女性绝经前后的一个生理阶段,这个时期,女性月经逐渐停止并伴随多种身体变化。这原本是女性正常生理过渡期的现象,遗憾的是,母亲们的更年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难以被理解和重视,甚至被污名化。
早些年,甚至有人拿“更年期”来骂人。令郝宝珍印象深刻的是,十多年前,她曾在一辆公交车上,看见两个乘客吵起来,一个骂对方“更年期”,另一个回击:“你才更年期!”
更多的时候,更年期的母亲们变成了人们“看不见的群体”,她们像在人群中隐形,羞于提起自己的病,还有的人,不敢去医院,不敢面对“更年期”这三个字。
“事实上,在我国,每六位母亲中就有五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也就是说,在绝大部分人的家庭中,母亲们都经历过这种痛苦。”郝宝珍说,只是,有的人症状轻微,难以被家人察觉,有的则是母亲不愿意让家人担心,自己选择了隐瞒和隐忍。
“奇怪”的症状
三年前,47岁的刘华冰,突然浑身长满了红色疹子,越抓越痒,持续了近1000个日夜仍无好转迹象。
刘华冰四处求医,一度被诊断为荨麻疹。她持续吃过敏药、输液,红疹始终无法消退。她白天无法正常工作,晚上也被折磨到难以入睡,每天处在崩溃当中。
这样折腾了三年后,刘华冰辗转找到郝宝珍求助。诊断后才知道,原来,痛苦三年的“荨麻疹”根源是“更年期”。
郝宝珍为她开药治疗,几天后,刘华冰惊喜地发现,疹子悄悄消失了。此后,这样“奇怪”的症状再也没出现过。
令郝宝珍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事业成功女性周虹的故事。
周虹是行业里众人尊敬的“大咖”。在外人面前,她一向行事稳重,颇有威严。私底下,她却得了一种频繁发作的“怪病”。
“我有一次正和一位重要人物座谈,突然身上一阵潮热。我面红耳赤,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周虹告诉医生,那一刻实在太尴尬了,可这样的正式场合下,自己又不能表现出来,只能强行忍耐。
周虹说,那几年无论天多热,她都不敢穿薄衣服,甚至要穿好几层,不敢单穿一层的衣服,就怕一阵汗下来了,衣服全湿透。
“我记得还有一位患者,她每天晚上睡觉都会产生潮热,睡梦中汗水经常突然浸湿床单被褥,只好每天晚上都要起来换床单。”郝宝珍说,患者经过对症治疗,病症才终于消失了。
“更年期的症状有成千上百种,刘华冰和周虹的症状是其中比较小众的类型。”郝宝珍说。
郝宝珍介绍,女性常见的更年期症状有十余种,按发生概率,排在前五位的更年期症状依次是乏力、骨关节肌肉痛、易激惹、睡眠障碍及潮热出汗。此外,常见的还有头晕、头痛、眼干、耳鸣、胸闷心悸、消化道不适、腹胀等症状。情绪障碍则包括焦虑、抑郁,甚至可能因此而自杀。
“每个人的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可以轻微到一点症状都没有,也可以严重到叫救护车。”郝宝珍说。
自救与求救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母亲们开始自救与求救。
50岁的张莉早早就发现了自己的“不对劲”,尤其是那次“煎鸡蛋事件”。
“有一天晚上,我老公让我第二天早上多睡会儿,他起来做饭。我随口提醒他,煎鸡蛋记得用平底锅。”张莉回忆说。
结果第二天早上,丈夫随手拿了一个炒锅就煎了鸡蛋。张莉发现后,情绪崩溃,歇斯底里地痛骂了丈夫一个多小时。当她冷静下来,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状态远远超过了常人反应,这肯定有问题,于是主动找到郝宝珍求助。
“我以前是个多么温和的人啊,现在我完全无法控制我的情绪。我们多年来一直感情很好,那天早上骂了老公,冷静下来之后我自己都感觉很后悔,我不该这样狂躁地骂他。”张莉哭着告诉医生,这本来是件小事,不料变成了一场自己单方发作的“大战”。
张莉仔细回想,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她猜测自己可能到了更年期,于是主动找到医生求诊,经过药物治疗,最终较为平稳地度过了更年期。
令人欣慰的是,不仅是张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勇敢面对更年期。
“更年期正被更多人看见。”郝宝珍欣慰地说,她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有一位女大学生陪着妈妈来就就诊,那个女孩说爱妈妈,愿意接纳妈妈的病,也愿意为了妈妈而奔走,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郝宝珍说,在自己的门诊,近几年每年有数千名更年期“母亲们”来就诊,整体的人数还在逐年增加。

郝宝珍正在为患者诊断病情
“更年期是女性从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和月经初潮、怀孕一样,是女性经历的正常生理过程。只不过因为女性激素的波动式下降,引起了女性诸多的不适,我们应该多关心和体贴他们,不应该歧视他们。”郝宝珍说,这种女性生命中必经的“多事之秋”,有家人、朋友的陪伴,社会的支持,我们的更年期女性才能平安健康地渡过。
在郝宝珍看来,更年期一般出现在40岁以后。简单地说,40岁以上女性在10次月经中,相邻两次月经的周期时长相差≥7天的情况发生过2次以及2次以上,该女性已经进入围绝经期。
对于母亲们而言,更年期是生命旅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果发现了更年期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事实上,更年期的治疗并不神秘,更不可怕。”郝宝珍说,在自己门诊上,每年数千名“母亲们”来就诊,自己会根据她们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有的以生活状态调节、心理疗愈等方式为主,有的以服用药物治疗为主,绝大部分的更年期母亲们,都能安全度过更年期,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事实上,女性从来不应该只有一种模样。母亲们年轻时的勤奋、贤惠、温柔能被接受,那么她们作为女性更年期的另外一面,她的脆弱和痛苦,也应该被接受。”郝宝珍说。(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部分个人信息已作模糊处理)
-
- 更年期的母亲们:有人崩溃大哭,有人选择“离开”,有人开始自救与求救
-
点击:0 | 2025-05-12 20:51:00
-
- 拟私有化回归吉利,极氪能否迎来新生?
-
点击:0 | 2025-05-12 08:26:00
-
- 母子分别32年,母亲节前终团圆
-
点击:0 | 2025-05-11 22:00:00
-
- 习语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点击:0 | 2025-05-11 20:42:00
-
- 香港故事丨艺术疗愈让抗癌之路绽放希望之光
-
点击:0 | 2025-05-11 1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