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鸿雁邮局”筑起“成长桥梁”
晨曦洒在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校园热闹了起来。几位学生背着鼓鼓的军绿色斜挎包,匆匆走向学校“鸿雁邮局”。
“嘎吱”一声,邮局门开,学生们鱼贯而入。屋内,学生们围坐在长桌旁,桌上不同颜色文件夹排列整齐,对应着不同楼层。有人打包信件,有人对照楼层信息分类。交谈声、纸张翻动声交织,这便是“鸿雁邮局”每日工作的场景。在快节奏的当下,如何让学生兼顾效率与“慢”的美好?弘雅小学创立“鸿雁邮局”,探索破解之道。
弘雅小学校长曾东槐介绍,学校借信件“快递送达”实践,让学生限时完成任务。学生在这过程中,深刻理解时间管理,培养效率意识。同时,学校鼓励学生通过“漫游书信”,用文字抒发情感,感受文字温度,润泽心灵。
特色课程推行后,校园变化很大。课间,走廊、操场常能看到学生三两成群。他们或是满心期待等信,或是笑意盈盈分享手写信,校园满是温馨。
学生蒋斯成作为“鸿雁邮局”小局长,在工作中收获满满成长。“以前我做事拖沓,不重方法,效率低。”蒋斯成说。来邮局工作后,全校信件多,一开始蒋斯成手忙脚乱。但他和伙伴们没有退缩,经反复摸索,想出优化派送法。“小邮差”按楼层派送,针对不同楼层,准备不同颜色信封袋,再分类装信。派送效率得以提高,还不易出错。
参与邮局工作,“小邮差”们责任感增强。蒋斯成回忆:“有次下大雨,积水很深,可想到同学们等着信,我们几个‘小邮差’毫不犹豫,穿雨衣、打雨伞,深一脚浅一脚完成派送。”收到教师五星好评、同学真诚感谢时,他们觉得一切努力都值得。
师生的及时反馈,让学生学会耐心与沟通。弘雅小学摒弃单一评价标准,将评价与育人深度融合。学校打破传统单一学科测验评价体系,立足学生成长动力,构建数字化全息型评价体系,以评价为杠杆,撬动学校发展。在邮局工作中,教师从信件分类准确性、派送及时性、沟通有效性等多维度评价学生,助其在实践中进步。
邮局高效运作背后,校园悄然孕育“慢”的绿洲。教师文笑霞留意到,写信时,时间慢下来,这为学生提供了袒露心声的窗口。班里有个腼腆的男生,起初,他觉得写信无话可写。文笑霞耐心引导,鼓励他回忆与父母相处点滴,抒发内心感受。收到父母回信时,男生深受触动。他后来在作文中写道:“以前觉得和父母有距离,写信后,我感受到他们满满的爱。”
学生钱一帆的母亲李雅凡惊喜地发现,孩子在书信中展现深刻思考。“他会和我探讨共享单车合理规划、学习与工作平衡等问题。”以往可能一带而过的话题,在书信交流中变得深入有意义。李雅凡感慨:“以前孩子放学回家,问学校趣事,就简单回几句。现在通过书信,能深入交流,我更了解他的想法了。”
“鸿雁邮局”还有特有的“道歉信”。一张对折浅蓝色信纸上,画着握手小人,角落用荧光笔写着“和好吧”。以前,学生闹矛盾后常互不理睬。邮局成立后,他们尝试用书信表达心意。写信时,学生能静下心梳理情绪,精准表达想法。派送“道歉信”时,“小邮差”还会附上贴心话,让道歉更真诚。
“鸿雁邮局”搭建起家校沟通新桥梁。弘雅小学在校内和校门口设邮筒,构建“双邮筒”沟通机制。校内邮筒方便师生往来,校外邮筒供家长与学校交流。家长可分享教育心得、建言献策。
“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实现共生共育,家校联系更紧密。”曾东槐表示,这一创新举措丰富校园文化,推动家校共育深度融合。不少家长通过校外邮筒,给学校提课后服务、兴趣课程设置等建议。学校认真研究,做出相应调整,获家长和学生一致好评。
长期探索中,师生围绕“鸿雁邮局”课程,策划很多精彩活动。“给未来写一封信”活动,学生畅想未来,写下梦想与期望。这些信件将在若干年后寄回,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珍贵回忆。“鸿雁传书览山河”活动则鼓励学生在假期写信,分享生活见闻,拓宽视野。(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曾慧臻)
作者:曾慧臻 刘盾
-
- 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鸿雁邮局”筑起“成长桥梁”
-
点击:0 | 2025-07-10 15:30:00
-
- 今年天津高中招生计划公布!
-
点击:0 | 2025-07-10 09:57:00
-
- 雄安暑期托管首日:兴趣+实践,拒绝“纯看护”
-
点击:0 | 2025-07-08 18:57:00
-
- 陕西公布2025年具有招生资质的中职学校名录
-
点击:0 | 2025-07-08 09:08:00
-
- 西安市第六十二中学开展“暖心家访”活动 携手共育成长
-
点击:0 | 2025-07-07 11:14:00